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: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
來源:人民日報 作者:《人民日報》 發布時間:2022-11-24 15:43:42
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,擔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、傳承技術技能、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,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,應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大有作為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“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、人才強國戰略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”“加快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、人才強國”,這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。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,擔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、傳承技術技能、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,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,應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大有作為。
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、最直接,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應當從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需要出發,把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,改變職業教育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狀況,固根基、揚特色、補短板、強弱項。
要在穩定規模的基礎上提高質量。不僅要保證職業教育的規模,滿足生產一線的用工需要,更要滿足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的質量要求,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,大幅提升畢業生的道德水平、技能水平、就業質量。
要在優化類型和層次結構上下功夫。辦好本科、高職、中職不同層次的優質學校,改變技術技能人才結構性短缺的狀況,實現畢業生從“好就業”向“就好業”的轉變。
在強化類型定位和跨界融通上積極作為。堅持育訓并重,增強技能人才培養的獨特性、適應性和精準性。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,在企業附近建學校,在產業鏈上建專業,才能實現深層次、精準的產教融合,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合作,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北京奔馳合作,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在園區辦與專業匹配的產業學院,都實現了校企共贏。
人才培養定位由產業鏈中下端向中上端延伸。職業教育既要服務中小微企業,著重培養一線生產、經營、管理、服務人員,也要明白職業技能是促進中國制造和服務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礎,適應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需要,以專業為重點培養實用人才。
在普職融通基礎上,為提高人民滿意度而努力。改善辦學條件,加快實施達標工程;改善社會形象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職業教育,提高育人質量,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;優化生態環境,實施各類人才同等待遇,吸引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。
在國內名校的基礎上樹立國際品牌。發展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國職業教育名校,打造職業教育中國品牌,著力培養國際化技能人才,服務大國外交,推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向高質量發展。(來源,人民日報)